Honesty\’s Blog

2006, 26 十一月

Online Sharing

Filed under: 自以為 — Honesty @ 12:53

差不多去年這個時候,我曾舉出 desktop app 應該在 web 新時代裡扮演不一樣的角色…
[Chat] desktop app in web 2.0 era ?

其實不是只有打開 browser、FTP transfer、P2P Program、email app、…
才能連上網路、才可以與網路有關係…

任何 desktop app 都應該或多或少與網路連上關係…

太多時候 desktop app 都太獨立,置身於網路之外,
在 web2.0 的 “web as platform” 時代裡,
dekstop app 可以做的不是只能消極地將自己的技術轉移至 web platform 裡,
它應該繼續存在在 local 端的世界裡,
只是,加上與 web 搭上關係的功能…

desktop app 可以同時掌控 web 和 local 端的資料,
而相對來講,web app 的觸手就比較無法觸及 local 端的資料,
至少,比較無法做到 seamless…
而 desktop app 無論是 web 或者 local 的資料,
其實是可以做到視為相同資料來管理的…

這麼說好了,
web app 最大的好處其實在於 mobility、portability,
dekstop app 不可能在這方面與之匹敵,
能做的其實就是扮演 web 與 local 溝通橋樑的中間角色…

上面說的是資源分享的受惠者的角度,如果是發佈者呢?
以前 desktop app 和 web app 還是隔得太遠,
我要先在 desktop app 編輯好資料,然後才是透過 browser、FTP、Email、… 發佈,
於是又多了一道切換 app 做 upload 的動作,
為什麼 dektop app 不能就是自動將之存於 local 以及 web 端?

正好最近 Blake RossParakey 正被大家期待著,
(詳情可見:The Firefox Kid – IEEE SpectrumSo about that project…)
並且,最近也因待的地方跟某些人牽起類似「媽媽的朋友的弟弟的鄰居的女朋友的妹妹」的遠房關係,
而注意到台灣也有人有相同想法:
NuWeb – syshen’s blogNuWeb 現況 – 張小 P 過生活吳昇老師的 web3.0 – Tenz’s Blog

因為 Parakey 與 NuWeb 兩者都尚未 release,我並未能肯定地講他們做得如何如何,
但初步看來,他們有些想法是有異於我先前的想法:

當 web app 盛行,
desktop app 不只要與其他 dekstop app 共同合作,
現在更要加上與 web app 的溝通共享…

他們兩者則好似不約而同地要削弱 web app 或者所謂網路大站的中介角色,
直接讓使用者不需透過任何 web app 的存在,直接在網路上與人分享,
這是我先前尚未想到過的樣貌…:P (我之前想到的,頂多就是「感覺不到任何 web app」)

不過現階段看來,Parakey 是比 NuWeb 有更大的企圖的,
例如:直接與數位照相機互動,有更多 seamless 的可能……

我所知道的、現在已經公開可得的、類似想法的,大概就屬 AllPeers 了,
他是掛在 Firefox 上的 extension (addo-on),
不過,試用過後還是有些問題存在: resume 機制、耗用不少資源、
可能還得需要一陣繼續觀察、改進,才真能向人推薦 :P

但是當每個 client 都兼具 server 的功能,這樣最大的缺點就是:我的電腦要隨時開機才能與人分享…
但若是把資料上到所謂大站之後,我的電腦就可以想關就關,一樣可以與人分享我的想分享的東西…
這應該是看每個人自己的取捨了 :P

無論如何,desktop app 才是真正扮演使 web data 與 local data 可以 seamless 操作的重要角色,
至少現階段來講,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…
無論這個 desktop app 是要扮演 server 或 client 的角色…

當然,這樣的想法大家一定或多或少都曾閃過,
只是最近剛好看到幾則新聞,又碰巧之前的想法有記錄下來,特此串聯一番 :P

廣告

2006, 5 十一月

Finally, I Choose Google Reader

Filed under: 胡言亂語 — Honesty @ 17:28

關於 RSS reader,從最先開始使用 Bloglines 到後來喜新厭舊地相繼使用了 Rojo (試試 Rojo)、NewsAlloy (Try NewsAlloy!),
最後驀然回首地回到 Bloglines 的懷抱 (Google Reader, New Interface)…

但今天看到 Nick Baum 對 Google Reader 的簡介:

加上再次試用,發現 Google Reader 的速度也沒有之前那麼牛步,
所以我決定再度離開 Bloglines 的懷抱,投向 Google Reader,(真是一點忠誠度都沒有的傢伙),原因如下:

  • List View: 如同 GMail 一般地看待 RSS entry
  • Shortcut: list view 一定要再配上 shortcut (容後詳說) 才真能顯現其威力
  • GMail Integration:可與 GMail 整合,Google Reader Redux,(需依賴 greasemonkey script,也就是需要 Firefox :p)
  • Google Personal Integration: 如同影片裡 Nick 介紹的,可在 Google Personal Page 裡使用 Google Reader Gadget
  • Smart Paging: Google Reader 會先讀入 20 items,然後當你真的有往下閱讀他才又繼續背景地載入後續 item,這點跟 Bloglines 的 loading 機制是有很大的差別的,如果在 Bloglines 你不小心點到了目錄的 link,你的 browser 就會像當機般,毫無反應,因為 Bloglines 試圖將整個目錄的 unread item 一次載入然後再一次顯示,Google Reader 相較就比較聰明,你往下捲他才往下載入
  • Easy Sharing: 如同影片裡 Nick 裡操作的,不僅方便 sharing,也自動製作成一 web page
  • Easy Tagging: 這點是相較 Bloglines 來說的,在 Google Reader 裡,很容易 tagging,也支援 multi-tagging,更沿襲了 GMail 的 Star 機制

至於 shortcut 的部分我列出我常用的: (詳細可參閱 google reader cheat sheet)

  • 左邊 subscriptions 間的操作
    • shift + p: 往上一個 subscription 移動 (Previous)
    • shift + n: 往下一個 subscription 移動 (Next)
    • shift + o: 打開 subscription (Open)
    • shift + x: 開/闔 subscription folder (eXpand)
  • 右邊 RSS item 的操作
    • p: 往上一個 item 移動 (Previous)
    • n: 往下一個 item 移動 (Next)
    • enter: 開/闔 item
    • space: smart space,依序收閤目前 item,打開下個 item,可用 space 快速瀏覽完整個 feed
    • m: 設定為 read 或 unread (Mark)
    • shift + a: 將此 subscription 所有 item 設為 read
    • s: 設定為 star 或 unstar
    • shift + s: 設定為 share 或 unshare
    • t: 給 item 另外加上 tag
    • 1: expanded view
    • 2: list view
  • 其他
    • u: 開/闔 左邊 subscription 欄

我使用 Google Reader 的場景如下:

  • 上班時 or 用餐時: 利用 GMail + Google Reader or Google Personal + Google Reader,不需要分類讀,
    只是無聊時把一些 unread 消掉,順便把需要較長時間細看或值得一提的 item 標為 star
    (這兩種方式的閱讀行為都會影響 Google Reader 那邊的設定值,例如 starred, read)
    (我是比較偏好 GMil + Google Reader,因為還可以用 shortcut :p)
  • 下班後: 以 Google Reader 介面照有興趣的分類來看,把需較長時間細看或值得一提的 item 標為 star
  • 假日:把標為 star 的 item 利用假日較大區塊時間消化、細細品嚐

嗯,其實用起來還挺方便的,share 的頁面也簡單美觀,只是……

  1. 反應速度若能再快些,會更好
  2. 管理 subscriptions 的介面還得再加油
  3. 為什麼 Google 的東西居然沒有 Search ?! 我要 search 我自己的 subscription !!!

若這幾點再能加強,有著 Google 招牌的 Google Reader 當然還是最可靠的選擇啊! :p

補充:
若對 Google Reader 有興趣,也可到 ScobleShow 看看離開 Channel 9 之後的小胖子 Robert Scoble 對 Nick Baum 及 Jason Shellen 的訪談:
[podtech content=http://media1.podtech.net/media/2006/11/PID_001323/Podtech_greaderint.flv&postURL=http://www.podtech.net/scobleshow/technology/1209/meet-google-reader&totalTime=2101000&breadcrumb=3F34K2L1]

(小胖子若還呆在 M$ 的 Channel 9 大概也看不到這樣的訪談組合了 :p)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免費網站或網誌.